2019-07-26
孩子一刻也坐不住,新玩具没玩一会儿就扔在一边,带他外出上早教课的时候,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,感觉没一件事情能让他们坐得住的。
遇到这些事的时候,你是不是认为孩子只是比较活泼好动,大一点就好了。但其实这一切,都与孩子的专注力有关。那么有不少家长就困惑了,对于一个小宝宝来说,专不专注真的那么重要吗?
当然重要!
在日常生活中,通过科学有效的办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不仅能够提升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,还能为他们的智力发展奠定基础。
专注力是什么?
专注力指的是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保持精神意志高度集中的能力。
那么,孩子几岁的时候要进行专注力的培养呢?
孩子的专注力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存在了,因此,专注力的培养也是从出生就开始的。
(图片来源:站酷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孩子不同时期专注力的特点
一般来说,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,
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3到5分钟;
4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;
5到6岁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约15分钟。
这个时间是指孩子从事学习、写作业等“费神、费劲”的事情的时间。就连成人最多也只能坚持25分钟。所以我们成人做事的时候,最好的策略也是做25分钟,休息5分钟。这样精神集中的效率更高。
但是在游戏条件下,2至3岁孩子的注意力可持续时间可以达到20分钟,5至6岁孩子可达到96分钟。
(图片来源:站酷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专注力需要时时刻刻培养吗?
其实是不需要的,在专注力培养的过程里,要注意的是必须适度进行培养,即根据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来确定要专注的时间长度,不能过度强求孩子,否则会适得其反,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。
0-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生理的萌芽期,很难保持较高的专注力。据统计,一个1岁孩子的专注力持续时间为1分钟左右,以无意注意为主。
当然,这并不是绝对的标准,因为每个生命都具有个体差异性,有的孩子可能专注的时间长一些,有的短一些。
(图片来源:站酷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影响专注力的因素有哪些?
对于婴幼儿来讲,主要有两个因素,一个是主观的个性差异因素,另一个是客观的环境因素。
对于主观的个体差异因素而言,家长是很难去改变的,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主观的个体差异因素,来调节客观的环境因素,从而影响孩子的专注力。
因为他们对于环境的接纳是一种被动的接纳,所以环境可以影响专注力。而环境是由很多内容构成的,比如声音、动作、家具的颜色等,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。
破坏孩子专注力的行为
1.不分时机的关心、干扰、催促
2.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
3.缺乏耐心的陪伴
4.玩游戏时过多的干涉、强迫
5.不给孩子独处或安静的空间
6.对待孩子重复在做的事情不耐心
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?
虽说孩子的专注力不用刻意地训练,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如果发现孩子的专注力与其年龄阶段不匹配的话,就应该在合适的场合下引导孩子提高专注力。思塾君为大家简单整理了两条培养专注力的方式。
1.视觉注意力训练
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,并且提出一些问题。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,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,几个男人?几个女人?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呢?手里拿的是什么等等。再比如让孩子观察桌子上的水果,然后让他说出它们的名称、颜色等等来引导孩子锻炼他们的观察力。
2.听觉注意力训练
我们可以给孩子讲故事,但是要事先跟他说好,故事讲完之后需要回答相关的问题。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可以在讲故事之前就把要问他的问题提前告诉他(假如这些问题能够引起他的兴趣),这就好比我们做阅读理解一样,带着寻找答案的愿望去听,相信效果会更好。
(图片来源:站酷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)
思塾君在最后要说:
专注力是每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的本能,就看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去保护它。
尊重孩子的游戏时间、地点和方式的选择,尽量少干预、少强迫。
才是最好的培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