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典思塾logo 京典思塾logo 京典思塾logo 京典思塾logo

秩序感的重要性| 一言不合就哭闹,你真的误会宝宝了!

2019-08-14

如果你的宝宝处于一到四岁之间,有很多“孩子气”、甚至是无理取闹的行为:


拿到手里的物品必须是完整的:苹果不能切一半,纸张不能有破损;

家里的物品要物归原处、各为其主:外套不能放在沙发上而是要挂起来,外婆不能穿妈妈的拖鞋;

日常行为充满按部就班的程序感:先刷牙后洗脸,听完睡前故事才睡觉;


一旦事情进展有了偏差,孩子就会固执地要求“重来一遍”,不然孩子轻则发脾气,重则哭闹。作为大人,我们觉得孩子在故意“找麻烦”,甚至会怀疑孩子是不是患上强迫症。

 

事实上这是孩子的“秩序感”在起作用,这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和误解的一种感受。



秩序感对孩子有多重要?


 秩序感带来安全感 


幼儿对秩序的追求和大人不同,程序被打乱,东西没放对位置,大人顶多感到不舒服。但对追求秩序感的孩子来说,会刺激他们产生不安、焦虑的情绪,给孩子内心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。


在他们看来,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存在的,在这样有序的环境中确定了自己的位置,内心才会觉得足够安全。


只有身处的环境和事物是可预测和稳定的,孩子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与各种行动的目的,所以秩序感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之一。


这也是为何家里的家具电器搬动之后,孩子就莫名的不安和焦虑,一定要家长搬回去的原因:这个移动打破孩子物品安放位置的记忆模式,让他失去了对环境的控制,导致对未知的恐惧。



微信图片_20190814151022.jpg


 外在的有序让内在的思维变得有条不紊 



孩子们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观察、触摸等,将这些感觉到的印象,转化为知觉认识,逐渐建立起内在秩序。


外在环境的有序或者混乱,会直接影响内在思维的条理性。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杂乱不堪,或者大人做事没有头绪,很容易就会复制出一个“邋遢大王”或者做事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”的孩子哦。



 童年的秩序感奠定了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素质 


孩子维护秩序的行为,并非只会让家长头痛无奈。顺应好了,可是好处多多哦。譬如:垃圾必须扔垃圾桶里,过马路一定得等绿灯亮了才能走,别人的东西必须物归原主,全家总动员大扫除、分类整理东西……


有序的工作可以给孩子带来平和的满足感,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制力。秩序成习惯,习惯变自然,一个懂文明有教养的天使宝宝就在父母的尊重和引导中妥妥诞生了。


微信图片_20190814151717.jpg


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秩序感?


事实上,孩子的秩序感是与生俱来的,不需要家长刻意培养,只要做到不在无意中破坏就好。


01保持生活环境的井然有序

外在环境的有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内在秩序。所以,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整齐的生活环境很重要哦。定时清除家里所有不必要的东西,分门别类整理物品。抹桌擦地、收纳玩具、整理衣物,都可以让宝宝一起来参与。


在京典思塾的环境层级中,对于孩子秩序感的培养体现在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,结合幼儿教学体系,从教育引导、价值感知、人性化、安全角度出发,设计打造校园环境,从整体校园布局设计到班级体验触点,从物料材质到空间颜色,都可在自然状态下引导教育孩子,培养良好的秩序感。


微信图片_20190814152250.jpg


02尽量满足孩子对秩序感的要求

例如不强迫孩子分享,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、物品摆放位置考虑孩子的意见。如果实在无法满足,如分床、上学这些分离焦虑的问题,就要循序渐进,找到合适的替代方式,帮助孩子适应、接受新的秩序。

微信图片_20190814133301.jpg


思塾君在最后要说:


当孩子出现维护自己想要的秩序时,爸爸妈妈就尽量满足他的小小要求吧(对他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事)。当然,家长也不可能提供完全没有变化的生活。如果事情已经发生,重来一遍宝宝还是生气,那就耐心陪伴他,允许他把心中的恼怒和情绪都哭出去,学会接受已发生的事实。


最重要的是,当我们对孩子的需求不够了解的时候,那就心怀敬畏,给予尊重和自由吧!


北京汇思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©版权所有
电话:400-6151-002
备案号:京ICP备180505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