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08-21
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:想要宝宝学会分享,可是他却很自私,特别抠门,和小朋友在一起玩闹时,自己的东西啥都不让别人碰。有时候爸爸妈妈给别的孩子零食,他都不让。
宝宝为什么“自私”?
大概到 18 个月左右,宝宝的自我意识崛起,他终于发现“我”是一个独立的、可以自己做决定的个体,也慢慢知道了“我的”,会捍卫自己的东西,时刻宣誓那是“我的”。
同时,一直到学前期,宝宝还处在自我中心的阶段,只要他看见了、摸到了的东西,如果很喜欢,很自然地认为那些都是他的,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会用各种方法保护自己的东西,不让别人去碰。
宝宝的这些行为并不是自私,只是他发展阶段的特点而已。爸爸妈妈不要随便给宝宝贴上自私的标签,这样是对他们大大的误会!在宝宝面临这些情况的时候,我们应该引导宝宝学会分享。
如何引导宝宝分享?
不管我们认为分享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,我们都要先了解宝宝的意愿,不要强迫宝宝做一些自己不愿意的事情。
如果我们过于勉强宝宝,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。
只有宝宝心甘情愿的分享,懂得了分享的意义,才能让更加健康地成长。
1.鼓励宝宝多与同伴交往
尽多创造机会让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,让宝宝在同伴游戏交往中,变得大方得体,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,养成宝宝关爱他人、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。
2.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
宝宝学会最快的方式就是模仿。爸爸妈妈一定要起表率作用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比如吃东西时,妈妈可以先分享给爷爷奶奶等长辈,并让宝宝参与这个过程。妈妈也可以尝试和宝宝分享自己的食物,让宝宝戴自己的围巾、帽子,穿爸爸的鞋子、戴爸爸的手套等,当然也要让宝宝拿一些东西出来分享,如一起玩儿的玩具、一起看他的故事书。重要的是要让宝宝亲眼看到妈妈给他东西或者拿走他的东西,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家人分享,进而学会与其他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、食品等。
3.针对孩子自私的行为,不要过于批评。
可以选择通过绘本、图书,通过故事情节让宝宝感受分享带给别人的快乐,并鼓励宝宝去尝试。
4.不要娇惯和溺爱宝宝
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,无限制、无条件地满足ta的任何需求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让宝宝学会感恩和感谢。当宝宝表现出与他人分享的行为时,爸爸妈妈就应该及时鼓励表扬,让宝宝看到家长的肯定,从而更有动力。
分享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不要急于求成,要循序渐进。宝宝在分享的问题上容易出现反复,这时要理解ta们,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,尽量给孩子创设情境去体验分享的快乐,培养孩子大方、豁达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,孩子终身受益。